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统一原则):即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与之同理。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即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学生最后能够学懂学会、学以致用。
直观性原则:即教学中学生运用各种感官的观察或者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获得直接经验,丰富他们的感官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夸美纽斯的“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和乌申斯基的“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就是直观性原则的体现。
启发性原则:即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生动活泼的学习,最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教学,如: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和第斯多惠的“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即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原则又称系统性原则。我国古代的教学注重按一定顺序进行。《学记》中“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朱熹提出的“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都要求教学中要循序渐进。
巩固性原则:即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知识,教师要重视组织各种复习,使知识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在需要时可以迅速再现出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原则):即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他们能接受的,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我国古代墨子的“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第斯多惠的“教学必须符合受教学生的发展水平”以及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都强调量力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即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我国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使他们发挥各自的专长,这一经验被朱熹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1.直观性
关键词:直接感知
这一原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操作。
例如:直观教具、PPT。
2.启发性
关键词:主动积极
这一原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主动学习。
例如:不直接呈现问题答案,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自己得出问题答案。
3.巩固性
关键词:复习
这一原则是说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复习,在复习的基础上学习新知。
例如:温故而知新。
4.因材施教
关键词:差异性
这一原则是说我们面对的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要求我们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例如:在心理学中,认知方式没有优劣之分,需要教师因材施教。
5.系统性(循序渐进性)
关键词:顺序
这一原则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两个顺序:一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一个是知识的逻辑顺序。
例如: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
6.量力性(可接受性)
关键词:量力而为
这一原则告诉我们教学要量力而行,教给学生的内容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
例如: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引领着学生的发展。
7.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词:理论与实际并驾齐驱
这一原则告诉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论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会了知识以后要学以致用。
例如:不少地区补充乡土教材,以适应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8.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关键词:双基教育与德育相互渗透
这一原则是说教育者既要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要在这个过程中渗入德育因素,以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例如:历史课上,教师讲授岳飞的历史,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史实,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岳飞伟大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