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品本身的价格: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
2、相关商品的价格:《资本论》中举了一个实例——如果咖啡的价格上涨了,可可的价格不变,一些可可生产者会转向生产咖啡,可可的供给量必然减少。
3、生产技术的变动:生产技术的变动也影响生产成本。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不断提高。一次生产技术的变化一般是单方向的,当生产技术提高时,在同一价格水平上使供给量增加。
4、生产要素的变动:生产要素价格变化,导致生产成本发生变化。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表明生产成本增加,在同一价格水平上,供应量减少:反之,生产要素价格下降,使生产成本减少,在同一价格水平上,供给量增加。
5、政府的税收和扶持政策:这实际上也影响到生产成本的变化。政府如果增加税收,生产者的负担则加重,供给便会减少,反之则会增加。
6、厂商对未来的预期:如果行情看涨,厂商就会减少供给;反之亦然。
7、自然条件:如水果、蔬菜等季节性较强的产品,在生产旺季,供给自然会大于其他时间。
理论上来讲:商品供大于求的话,由于商家都急于抛售商品,其商品价格会下跌。这适合于很多商品领域,例如食品,酒肆,旅行社等等。由于他们的产品都具有相类似的功能,且供给普遍大于需求,于是消费者就可以寻找较为廉价的商品。
但在有些特殊的商品即便供大于求,其商品价值反而会上升而不下跌。石油,黄金和钻石就是典型的例子。由于石油,黄金和钻石的供给链都被世界上几间寡头集团所垄断,他们可以通过媒体的炒作和控制供应量来抬高价格。
商品供求关系是指商品供应与商品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商品供求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商品供应为满足商品需求提供物质基础并刺激新的需求;另一方面,商品需求实现着商品供应并推动着新的供应。
在商品流通领域中,供求关系体现了以下关系:
1、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即一定量使用价值与一定量交换价值的对立统一;
2、商品和货币的关系,即一定量商品与一定量货币的对立统一;
3、买者和卖者的关系,即商品需求者和商品供应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