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喜欢绘声绘色地给人讲故事。
2、善用语言描述所听到的各种声响。
3、喜欢将玩具按大小或颜色,分门别类放在一起。
4、给孩子朗读故事时,如果你更换里面的某个词,孩子就会指出并加以纠正。
5、喜欢倾听各种乐器发出的声响,并能根据声响准确判断出是什么乐器。
6、喜欢提一些怪问题,如人为什么不会飞、太阳为什么会发光等。
7、喜欢伴随音乐唱歌或跳舞。
8、能准确地记忆诗歌和电视里经常播放的乐曲。
9、乘车时记得经过的站名或路标,并能说出什么时候曾经来过这个地方。
10、善于辨别方向。
11、喜欢自己动手,并且一学就会。
12、爱涂涂画画,形象逼真地勾勒各种物体。
13、善于体察父母的心情和悲喜。
14、特别喜欢模仿戏剧或电影人物的动作或道白。
15、看见生人时会说“他好像某某人”之类的话。
16、落落大方,待人有礼貌。
17、善于判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18、善于把行为和感情联系起来,如说:“我生气了才这样干的。”
19、喜欢花草和小动物,对一般的玩具兴趣不大。
20、善于辨别出物体之间的微小差异。
婴儿行为问题是指在不同的时期宝宝所掌握的一些技能,以及一些身体发育的情况。通常1-3月的时候宝宝的视力以及听力会越来越好,也会出现吮手指的行为。4-6月的时候就能有意识地拿东西,并将抓住的物品送入嘴中,并可以很好的分辨妈妈的容貌以及声音。
到了7-9月的时候就能进行左右手的物体置换功能,比如拿玩具互相敲击,可以抓起更细致一点的东西,内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到了10-12月的时候可以自主抱着奶瓶喝奶,也可以更好的调节身体各个器官,活动更加自如。
随着宝宝的成长一些行为愈发的完善,在身体行为能力成长的过程中,内心也在发生变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宝宝都是一样的成长轨迹,有的早有的晚,但是并不能作为判定宝宝是否正常的关键,还是要根据自己宝宝的情况而定。
1、孩子没有安全感。家长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回避的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惧怕、紧张的心理,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心理产生不安全的感觉。
2、缺乏自信。容易吵架的人对待自己的孩子缺少耐心与包容,容易拿孩子当出气筒。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会被一点点摧毁。
3、亲情淡漠。在经常父母吵架的家庭中体验不到家的温暖与和睦,所以对待亲情也显得非常淡漠。
4、父母的“坏情绪”会传染给孩子,会让孩子形成暴躁的脾气。
5、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经常吵架的家庭,孩子在家庭里充当的只是听者的角色,只能闭口不言的忍着,长大后即使开玩笑开的有点重,自己内心明明很生气,但是不敢表达出来,不敢与别人起冲突,害怕吵架的紧张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