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对孩子说“再哭我就不要你了”,或是任由旁人对孩子讲“你爸妈不爱你了”之类的话,都会严重的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变得小心谨慎,胆小怯懦。
2、爱唠叨
“都几点了怎么还不起床”、“作业写完看吗”......家长爱唠叨,对孩子影响大。首先会让孩子习惯事事有人提醒,对父母依赖心重,做事缺乏主动性;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习惯将错事推脱给他人,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3、经常跟别人家宝宝比较的父母
父母之间的绝大多数话题就是孩子,回到家里就会不自觉的说“别人家的孩子学习这么好,你怎么这么差?”、“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会做,你什么都不会”等等。
殊不知,经常这样抬高别人、贬低自己,会让孩子很反感、也很失落,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如别人,久而久之会变得非常不自信。
4、过度保护孩子的父母
过分的保护欲不仅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还限制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探险精神,所有事情的成功都来自于家长,自己没有一点点成就感,这样会使孩子越来越消极,甚至离不开父母。
5、对孩子讲发泄的话
脾气暴躁的家长,往往只顾着表达自己的情绪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你怎么这么笨,连这点事都办不好”、“烦不烦啊你”,这些可能只是家长发泄情绪的话,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却是终身的,不仅会疏远亲子感情,还会引发孩子焦虑、自我否定等负面情绪,影响以后的性格发展。
1、树立榜样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2、环境熏陶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3、批评惩罚
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4、正确使用正确改变孩子的行为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