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社工岗位有一部分是纳入编制的,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社工属于非编制人员。编制内社工主要分布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而非编制社工则多数在民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工作,其工作性质多为劳务派遣合同制,通过与劳务市场签订用工合同,由当地民政等部门为其缴纳各类保险,报酬通常由生活补贴、岗位补贴、考核奖金等组成。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社会工作发展较快的地区,开始试点“社工编”,探索将社工纳入编制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模式,为社工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性。上海在部分社区和社会服务机构中试点设立社工编制,通过政府主导、机构参与的方式,选拔优秀社工进入编制体系,享受与事业编制人员类似的待遇和保障,包括稳定的工资收入、完善的福利保障以及职业晋升机会等。
工作性质差异
社工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服务性和基层性,主要是在社区、福利机构等基层场所,直接与群众接触,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工作内容较为繁杂且灵活,需要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工作方式和方法,为社区内的孤寡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各类活动等,其工作重点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满足个体的社会需求,工作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较高。
而事业编制工作通常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专业性要求,多数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特定机构中,依据既定的职责范围和工作流程开展工作,岗位相对固定,工作内容和任务较为明确和规范,学校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授课、医院医生依据诊疗规范治病救人等,其工作往往是在特定的专业领域内,遵循一定的制度和程序,以保障公共服务的有序提供。
待遇与福利不同
社工的待遇一般相对较低,其收入来源主要依赖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社会捐赠以及部分项目经费等,薪酬构成通常包括生活补贴、岗位补贴、考核奖金等,在一些地区可能还会有少量的五险一金,但总体水平有限,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社工待遇差异较大。
事业编制人员的工资福利体系较为完善和稳定,由国家财政或地方财政保障,一般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还享有完善的五险一金以及其他福利待遇,如带薪年假、定期体检、节日福利等,且工资会随着职称晋升、职务提升等因素逐步增长,收入相对稳定且有保障。
社工的职业发展路径相对较为多元化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社工可以通过积累实践经验,提升专业技能,从一线社工逐步晋升为项目主管、机构管理者等职务,负责项目的策划、执行与管理,也可以成为专业督导,为其他社工提供培训和指导。
另一方面,社工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类社会工作专业培训、考取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力,但在一些地区,由于社工机构的发展不够成熟,职业晋升的机会可能相对较少,发展空间受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工纳入事业编制体系具有一定的趋势和可能性。社会对社会工作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在社会福利、社区建设、养老服务、青少年事务等领域,社工的专业服务能够有效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政府和社会对社工的认可度逐渐提高,这为社工纳入编制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需求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