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确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习起来会更有动力和乐趣。如果对计算机技术有浓厚兴趣,那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软件工程都是不错的选择;若是喜欢写作,那么中文、新闻等专业就可以满足需求。部分学生会被一些专业的名字所“迷惑”。这种由专业名字而产生的兴趣,往往只是表面兴趣,并非长久热爱、愿意为之持续投入的真正志趣。
2、根据职业规划
我们应该站在长远的个人发展角度去规划一些阶段的选择,包括高中选科、填报高考志愿、读研择校和选方向、就业时的总体方向等。即便多数人可能不具备远期职业规划的能力和条件,也可以对未来想进入的行业、想定居的地点进行初步设想。
3、根据家庭背景
在社会关系方面,家庭成员在哪些行业和专业领域有可以利用的人脉,我们的选专业自然也要去选择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人脉的专业。在经济条件方面,如果家里非常不差钱,完全可以忽略潜在的就业压力,完全可以遵循个人兴趣导向,或者找一些就读体验比较好、比较容易读的专业来享受大学生活。如果家里比较差钱的在选专业上只能尽可能地遵循实用主义,对于一些未来就业前景堪忧、预期收入水平不高的专业,必须格外谨慎选择。
在志愿填报前,考生和家长要通过学校官网、教育部发布的专业目录和相关书籍,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研究方向和培养目标。一般来说,考生和家长可以选择的比较权威渠道大致有: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当地考试院及高校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高考高招类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
考生填报专业,首先要了解高校在考生所在省份是否有该专业招生计划,可参考所在省份当年下发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目录》。然后查阅高校公布的招生章程并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即可了解专业录取分配原则,关注报考要求。如专业是否有体检、语种、选考科目、单科成绩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还有一些定向就业的专业也值得关注,公费师范生、免费医学生、农林技术等会有相关要求,入学需要签订定向就业协议,毕业后按定向培养协议到指定地区就业。这类专业适合确定就业意向的考生报考,如对此类专业感兴趣,可提前了解各地发布的相关政策。
填报专业时,还要注意专业录取分数情况,可以参考高校、各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一分一段表》、专业录取分数排名等,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选择相匹配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