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试科目共分为四门:两门公共课、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
一门专业课(分为13大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其中:法硕、西医综合、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机、农学等属统考专业课;其他非统考专业课都是各高校自主命题。
考研分数(总分500分)
政治:100分
英语:100分
数学或专业基础:150分
专业课:150分
其中:管理类联考分数是300分(包括英语二100分,管理类综合200分)。
①报录比
报录比等于报考的人数除以招生计划人数,报录比越高,考上就越难。简单粗暴,很好理解,意思就是你要在考研中踩倒多少人,才能成为一名研究僧。
②初试报录比
报录比等于报考人数除以进入复试的人数。基于报录比的修正数据,对比报录比是有参考价值。怎样计算见下文。
③进入复试同学的公共课平均分
虽然考研有水区和旱区之说,但是,相对于各校标准不同的专业课成绩,公共课平均分是反映特定学校考研难度的最客观指标之一。
误区一:地区热
很多的考生为了将来能够找一个好的工作,希望能上好的城市去上学,比如北上广。
其实上海和广州的竞争压力都还是可以的,竞争压力最大的还是北京,北京有着许多的名校,是很多的考生望尘莫及的地方,但是还是有很多的考生去报考这些地方。在这里提醒大家一下, 不论最终选择哪个城市,我们都需要考虑自身的情况。
误区二:专业热
根据近几年的考研的热度,随之兴起的就是专业的热度,所谓专业热就是该专业的排名情况。
很多的考生看到这个专业非常有热度,就去选择报考这个专业,也没有去考虑自己的基础知识情况。还有很多的考生报考的院校是“985”热门地区的热门高校,你又选择了报考专业排名第一的院校,这样考生到最后是很难成功的。
在这里提醒各位考生一下, 报考专业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专业,这样我们才能对考研更有把握。
误区三:就业热
很多的考生在考研前想的很长远,找了一个很好就业的专业去考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就业热。不论我们拿到多高的学历,最后的落脚点都是原原本本的真实生活。也就是说,我们在选择考研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就业情况的。
如果选择就业前景比较好的经济类专业,当然是需要承受比别人更多的备考压力。所以,就业的情况,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尤其是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报考的人数一定是不会少的。